從來沒有人看見上帝,只有在父懷裡的獨生子將他表明出來。

2022年4月30日星期六

關於「終生愛神」──讀列王紀上十一章「所羅門離棄上帝」

周星馳主演的《大話西遊》有一句經典對白:「如果非要為這份愛情加上一個限期,我希望是一萬年。」表示願以一萬年的綿長時間證明愛有多深。同理,老生常談如「友誼永固」、「愛你一生一世」,或者詩歌《恩典太美麗》的「終生愛神」等,皆欲以長時間表明愛的堅貞。
 
可是,要愛得長久,並非容易。《聖經》〈列王紀上〉的所羅門,是以色列大衛王和拔示巴的兒子,他很愛神,「所羅門愛耶和華」(王上3:3),他繼承了王位後,上帝賜智慧給所羅門,讓他成為「明君」。以色列國力強盛,所羅門王廣納妃嬪,「所羅門王在法老的女兒之外,又寵愛許多外邦女子,就是摩押女子、亞捫女子、以東女子、西頓女子、赫人女子。」(王上11:1)「這些妃嬪誘惑他的心。」(王上11:3)所羅門信上帝,但他的一些妻子不信,她們信別的神,所羅門「遷就」妻子,便和她們一起拜別的神(詳見列王紀上11章4至8節),上帝不悅,「所以耶和華對他說:你既行了這事,不遵守我所吩咐你守的約和律例,我必將你的國奪回。」(王上11:11)
 
所羅門愛上帝,更為上帝建聖殿,但上帝的律例「不可有別的神」,他不能把它守到老。老邁昏庸的所羅門王後來無力處理以色列國的內憂外患,他死後,國家也分裂了。回顧「所羅門祈禱求智慧」的故事,耶和華賜智慧給所羅門後,吩咐他謹守上帝的律例,並將會把「財富」、「長壽」等所羅門沒有求的東西都賜給他,然後,《聖經》這樣寫:「所羅門醒了,不料是個夢」(王上3:15),是微言大義了。我們可以從所羅門的故事看到:「終生愛神」而且終生不背離主道,實在不易,我們需三省吾身,時常警醒。
 
韓劇《二十五,二十一》的男女主角相戀時,女主角以為這刻的浪漫將持續至天荒地老,但人大了,情已逝,卻覺得沒有什麼「永遠」,這樣對比,讓許多觀眾傷心得很。那麼,在現實中,我們盡量不要讓「愛情」傷心吧!就盡力認真去愛吧!

2021年9月5日星期日

停留在比梭溪前──撒母耳記上三十章廿三至廿五節

撒母耳記上三十章記載大衛與亞瑪力人爭戰。大衛和部下的妻兒、財物被亞瑪力人擄去,他們決意救回妻兒、奪回財物,於是揮軍追趕。然而,軍中有二百人,因為疲乏,不能前去,便留在比梭溪前。其餘四百人,與亞瑪力人爭戰,取得勝利,救回妻兒,並額外得到了許多財物。

軍隊回到比梭溪,有人便說,那二百人沒有參與這場戰爭,不能分享這些額外的財物。

大衛說:「弟兄們,耶和華所賜給我們的,不可不分給他們;因為他保佑我們,將那攻擊我們的敵軍交在我們手裡。這事誰肯依從你們呢?上陣的得多少,看守器具的也得多少;應當大家平分。」大衛定此為以色列的律例典章,從那日直到今日。(撒母耳記上三十章廿三至廿五節)

我們可以看到,大衛以上帝為先,認為打勝仗是因為上帝「將那攻擊我們的敵軍交在我們手裡」,並非單靠個人能力。大衛的想法,與現今社會價值觀很不同。我們當然很自然地覺得,打勝仗的人功勞較大,得到的獎勵應該更多。但是這樣按軍功行賞,便似很鼓吹個人主義、英雄主義,形式上輕視了上帝的大能。大衛沒有這樣做,上帝也教導他愛弟兄,大衛此時以上帝為先,不鼓吹個人主義,把財物與所有人均分。

教會是一家,有合而為一的心,若有弟兄姊妹因疲乏而停留在比梭溪前,我們當如何對待呢?

2021年5月14日星期五

惡信之惡──民數記第十一、十三、十四章

民數記第十三、十四章講述「十二個探子」的故事。

以色列人出埃及後,在曠野飄流許多年,耶和華應許讓他們將來住進流奶與蜜之地。民數記第十三章開首,記載耶和華曉諭以色列領袖摩西「打發人去窺探迦南地」。十二位探子窺探迦南地後,回來報告迦南地「果然是流奶與蜜之地」。「而住那地的民強壯,城邑也堅固寬大」,又「在那裏看見了亞衲族的人。亞馬力人住在南地;赫人、耶布斯人、亞摩利人住在山地;迦南人住在海邊並約旦河旁。」要住進流奶與蜜之地,須和這些人打仗,以色列人以為敵人很強,便都畏懼。探子迦勒和約書亞對神有信心,認為以色列人能夠取勝。其餘十位探子卻說「我們不能上去攻擊那民,因為他們比我們強壯」,又「向以色列人報惡信」,說「我們所窺探、經過之地是吞吃居民之地,我們在那裏所看見的人民都身量高大。我們在那裏看見亞衲族人,就是偉人;他們是偉人的後裔。據我們看,自己就如蚱蜢一樣;據他們看,我們也是如此。

民數記第十四章一至四節記載百姓聽到惡信後的反應:

當下,全會眾大聲喧嚷;那夜百姓都哭號。以色列眾人向摩西、亞倫發怨言;全會眾對他們說:「巴不得我們早死在埃及地,或是死在這曠野。耶和華為什麼把我們領到那地,使我們倒在刀下呢?我們的妻子和孩子必被擄掠。我們回埃及去豈不好嗎?」眾人彼此說:「我們不如立一個首領回埃及去吧!」

此時,約書亞、迦勒宣告耶和華與以色列人同在,試圖安撫百姓,勸他們一起並肩實行神的計劃,走進應許之地。百姓竟然想要拿石頭打死他們二人。

「十二個探子」後來怎樣呢?民數記第十四章三十六至三十八節載:「摩西所打發、窺探那地的人回來,報那地的惡信,叫全會眾向摩西發怨言,這些報惡信的人都遭瘟疫,死在耶和華面前。其中惟有嫩的兒子約書亞和耶孚尼的兒子迦勒仍然存活。」可見神不喜歡報惡信的探子。探子本來由耶和華揀選,民數記第十三章一至二節載:「耶和華曉諭摩西說:『你打發人去窺探我所賜給以色列人的迦南地,他們每支派中要打發一個人,都要作首領的。』」十位探子本來「都要作首領的」,卻因為報了惡信,最後遭瘟疫而死,「死在耶和華面前」。

面對難關,我們或許如約書亞、迦勒一樣,對神滿有信心,覺得神會保護我們,能夠憑著神的大能,戰勝困難。又或許如十位探子一樣,害怕難關,害怕一敗塗地、全軍覆沒,看自己軟弱如蚱蜢一樣,不敢前行,錙銖計較,渴望全身而退。筆者認為,人面對困難,覺得軟弱,是很正常,民數記第十一章摩西也軟弱地抱怨神,第十一至十五節載:

摩西對耶和華說:「你為何苦待僕人?我為何不在你眼前蒙恩,竟把這管理百姓的重任加在我身上呢?這百姓豈是我懷的胎,豈是我生下來的呢?你竟對我說:『把他們抱在懷裡,如養育之父抱吃奶的孩子,直抱到你起誓應許給他們祖宗的地去。』我從哪裡得肉給這百姓吃呢?他們都向我哭號說:『你給我們肉吃吧!』管理這百姓的責任太重了,我獨自擔當不起。你這樣待我,我若在你眼前蒙恩,求你立時將我殺了,不叫我見自己的苦情。」

神便幫助摩西,「有風從耶和華那裏颳起,把鵪鶉由海面颳來」,以色列人能夠吃鵪鶉肉了,耶和華曾說「你們不止吃一天、兩天、五天、十天、二十天,要吃一個整月,甚至肉從你們鼻孔裏噴出來」。

我們軟弱時,神總會施予幫助。但若果因為對神失去信心而報惡信,顯然是神所不悅的。時勢艱難,眾人同負一軛,我們最好保持信心,堅信「耶和華不輕易發怒,並有豐盛的慈愛,赦免罪孽和過犯」,拒絕惡信,諸如:耶和華帶我們到「吞吃居民之地」、「使我們倒在刀下」、「我們的妻子和孩子必被擄掠」、另「立一個首領回埃及去」,惡信之惡,在於藐視上帝、背叛上帝,惡信是語言暴力,影響人心,也會破壞神的計劃。我們的一言一行可能都會影響身邊人的情緒,大家都已經很痛苦了,實在不應因惡信再添煩惱。我們願意俯伏在神的面前,跟從神的計劃嗎?還是只做了一個報惡信的探子呢?如何慎言、慎行,做合神心意的事呢?值得深思。

2021年5月7日星期五

阮籍〈詠懷其二十二〉

夏后乘靈輿,夸父為鄧林。存亡從變化,日月有浮沉。鳳凰鳴參差,伶倫發其音。王子好簫管,世世相追尋。誰言不可見,青鳥明我心。